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广东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要闻报道

获国务院督查奖励 广州市白云区治水有哪些经验?

时间 : 2020-07-06 12:20:51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打印】 【字体: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就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在家门口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大源支流的变化是白云治水的一个剪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广州市白云区因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国务院决定对其给予1000万元奖励,用于河长制湖长制及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在广东,仅有广州市白云区和江门市上榜。

  白云区是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500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老水问题交错交织,其治水难度和复杂程度在全国少见。目前,白云区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今年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予以表彰激励。白云治水的方法论是什么?白云模式又会带来哪些启示?

  改变处处可见:鱼儿游回来了,白鹭也飞回来了

  “石井河来了好多白鹭呀!”去年11月,家住松洲街的几位老街坊说,“我们连续观察好多天了,每天一早一晚,一大群白鹭在河边觅食,它们展翅起飞的景象,非常好看。”

  谁能想到,因为水质重度黑臭,这条河曾有“蘸水可作墨”的“恶名”。白鹭为什么会飞到这里?“因为这里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白云区水务局副局长胡进民标识,白鹭对生态环境非常挑剔,有着“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之称,生态环境好了,水里有了鱼虾,就吸引了白鹭前来栖息。

  石井河的水质是如何变好的呢?针对石井河流域范围城乡人口密集、基础设施欠缺、散乱污问题突出等情况,白云区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以“全面整治污染源、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核心工作,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根治了黑臭水体顽疾。

  在环滘河大朗段,经常有群众三五成群站在河涌的护栏旁边喂食锦鲤,红白相间的锦鲤们蜂拥而上,在清澈的水中翻动身姿,十分有趣。水清路阔,凭栏赏鱼。这是住在环滘河边的刘伯之前不敢想象的画面,“以前这旁边的房子都挤到河边去了,路也很烂,蛇虫鼠蚁特别多。”

  改变是从治理开始的。白云湖街有关负责人介绍,最近一年多来,针对环滘河治理,该街坚持“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系统推进、精准治理”的原则,实施拆违先行、强力拔钉、完成支涌黑臭水体治理。经过整治后,环滘河两岸经过拓宽、铺路、加设休闲碧道和护栏,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水变清了,我们每天都是舀河里的水回家浇花的。”一名居民说。

  白云区水环境的改善,看得见也摸得着。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位于白云区的珠江西航道国考鸦岗断面从2018年的劣Ⅴ类水到2019年稳定达到Ⅳ类水,水质提升两个类别,氨氮污染物同比削减了64%,白云区占比大幅降低79%。流溪河进入广州城区的河口断面2019年底已上升到Ⅲ类水质,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与实施河湖长制前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下降94%、总磷浓度下降53%,溶解氧浓度提升141%。白云区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全区河涌水质持续提升。

  白云模式的秘诀: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各方联动形成合力

  广州是全国较早探索实施河长制的地区,白云区作为广州治水的主战场,率先推动“河长制”化为“河长治”。先后发布四道总河长令,重点聚焦黑臭水体剿灭、网格化治水、水岸同治等关键环节颁布军令状。

  白云区创新设置流域河长,由区委常委挂帅担任五大流域河长,强化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系统治理。向下延伸设置网格员(长),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完整的治水体系,条块结合、层层压实。

  区总河长、副总河长通盘考虑亲自抓,每周研究推进工作,周末不打招呼“飞行”调研,掌握工作的真实情况解决突出问题。各级河长尽心履职,压在一线。例如白坭河流域河长谢素琪同志每月巡河,把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清单移交各责任单位限期落实,仅2019年巡查62次,督促落实整改问题66个。例如钟落潭镇党委书记陈玉云同志作为镇级总河长,组织开展“全域围剿、清拆源头、全民参与”治理行动,巡河199次,巡河里程627.5公里,解决处理问题289个。

  在范围上,流域往往横跨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从治理上,又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镇街、河长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与权限的事项时,怎么办?

  为此,白云区建立了“镇街呼叫,有呼必应”机制,通过呼叫水务、工信、生态环境、城管、农业、住建等职能部门支持,解决了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级河长办制作清单台账,定期核查整改情况。对重难点问题,实行跟踪督办,落实专人专责,提高办理效率。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打出河湖长+河湖警长“组合拳”,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同时,白云区还建立了省、市、区、镇(街)四级人大监督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检验工作成效。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的亲自部署和多次实地督导下,12.3公里长、流经6个镇街的白海面涌治理一年取得明显成效。

  白云模式的启示:水环境问题的根源在岸上

  源清则流清,水环境问题的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去年以来,白云区积极推进河湖违建整治,拆除涌边违建13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39.6%。去年全年,共计整治“散乱污”场所12343家,超额完成任务,并组织复查已整治的“散乱污”场所1.9万家次。今年,白云区要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3002家。通过拆违、“散乱污”整治,有力遏制污染源滋生。

  工业污水管好了,那么生活污水呢?白云区的举措是全力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和排水单元达标,把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单位排出的污水有效收集起来。

  在地处夏茅涌上游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排水单元项目工地,工人正在抓紧施工,确保尽快完工。该项目主要对该校内的管网进行雨污分流。项目方负责人李立华介绍,项目设计新建管道为16.6公里,目前完成进度为97%。

  据了解,白云区第二批15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已基本完工,铺设埋地管769公里;第三批44个城中村已铺设埋地管2108.7公里,进度94.32%,第四批69个城中村和12个农村污水查漏补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今年,白云区将围绕石井河河口断面达标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87.33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整治。

  污水收集起来后,要及时处理,否则功亏一篑。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白云区全力支持各大净水厂项目建设。偌大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各大工程器械紧张作业,轰鸣声不止。作为广州市重点工程,龙归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已全面复工,其扩建工程(三期)完成率93%,预计2020年5月底实现竣工。该厂扩建后,污水总处理规模达15万立方米/日,将极大提高白云区污水处理总量,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在白云区,健康城净水厂、江高净水厂、龙归污水处理厂三期、石井净水厂二期等4座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全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50万吨/天,基本满足白云区生活污水处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