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紧扣‘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保安全。”日前,河源市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紫金县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增长6.5%左右,奋力开创紫金现代化建设又稳又好、加快发展新局面。
紫金县坐落于河源市东南部,是韩江的发源地。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黄春彭表示,紫金有信心保持向上突破的强劲势头,以竞标争先的决心实干苦干,加快建设成为“双区”融入服务先行地、产业转移优选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工农旅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做强县域经济
南方日报:今年一季度,紫金县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开门红”,GDP增速在河源市位列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前列。紫金是如何做到的?
黄春彭:紫金坚持大抓产业,我们提前布局、提早谋划,落实三大产业扶持政策“黄金30条”。去年12月25日—27日,紫金县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县一级的产业发展大会,集中签约、动工项目达56个,投资金额约340亿元,其中有12个项目已经动工,为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今年作为招商引资年,新组建了工农旅三支招商小分队,同时聘请了21名商协会会长、企业家作为“招商大使”,紧盯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招大引强,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4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以上,为经济发展储备强劲势能。
南方日报:紫金提出了“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思路,具体的措施和成效如何?
黄春彭:一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建设争先行动,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完成紫城工业园二期和蓝塘产业新城首期用地征收1.27平方公里,两大园区累计引进86个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548.7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紫城新电子,蓝塘新材料、新智造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成功认定为省级产业园。
二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3万亩,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运行。“紫金蝉茶”荣获国家年度区域公共品牌金奖,品牌价值超35亿元,示范带动丝苗米、南药、禽畜等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文旅产业活力迸发。加快推进东南五镇旅游公路网建设,加强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等文旅资源和花朝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苏区革命遗址群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渐构建。
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17个工作专班
南方日报:紫金县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发力?
黄春彭:我们充分发挥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为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我们创新工作机制狠抓落实。
一方面,我们设立了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下设17个重点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每月听取专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要工作、重大项目专班化运作、时限化管理、清单化落实。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激发镇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县创新开展了“赛龙夺锦”活动,拿出3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和奖励资金。
南方日报:紫金县拿出3000万元激励各镇在高质量的发展赛场干出成绩。目前推进情况如何?有何成效?
黄春彭:我们制定出台了《开展“赛龙夺锦”活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重点聚焦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并设计了一套“打分”体系。活动开展前先给各镇拨付100万元启动资金,到年底对获评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300万、200万、100万元,并对前三名的镇干部在提拔、晋升和考核评优秀比例上予以全方位倾斜;对工作不力的干部提出不同惩处措施,对当年评分不达标且排名倒数第一或连续2年评分倒数前三的,给予组织调整,防止干部“躺平”,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目前,“赛龙夺锦”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全县16个镇已经全部动起来,目前各镇在谈59个项目,意向投资达50.7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达14.55亿元,成效明显。
南方日报:紫金县是革命老区县,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赋能县域发展?
黄春彭:紫金县是省重点革命老区县、省第三大林业生态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文旅资源丰富。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以红色资源为引领,以东南五镇旅游公路建设为纽带,把全县的高端温泉、美丽茶园、红色资源、人文风光串联起来,打造经典旅游线路,助力高质量发展。
努力将“紫金蝉茶”打造成国字号精品
南方日报:今年是全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紫金在建设绿美生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春彭:紫金是全市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县。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有序推进、绿富双赢”的思路,以林长制为抓手,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凝心聚力全面实施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紫金样板。
南方日报:如何用好“中国蝉茶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构建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紫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黄春彭:紫金茶历史悠久。近年来,紫金县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
一是扩规模。大力推进万亩生态蝉茶园建设,出台新种茶叶1000元/亩奖补政策,鼓励农户在适种区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力争每年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1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50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
二是提品质。加强科技引领创新,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茶产业研究中心。
三是强品牌。通过举办首届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推广“紫金蝉茶”区域品牌,努力将“紫金蝉茶”打造成国字号精品。
四是增效益。充分发挥茶产业联农带农效益,按照“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理念,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快速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构建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紫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线案例
从富民之叶到强县之业
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超35亿元
行走在河源市紫金县的茶山上,茶香扑鼻,但见茶农往来穿梭,一捻一挑中,鲜叶便从茶树枝头落入腰间茶篓。
“全村遍地都是茶,空气中都是茶香绕鼻。”南岭镇庄田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形成了种茶的特色风景,茶园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战场”。村党支部书记刘远发说,单春茶采摘时期,庄田村就需要采茶人员4000多名。
在紫城镇黄花村的黄花庄园,空气中同样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庄园负责人曹锦旺介绍,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也是黄花牌茶标准化生产基地,黄花庄园总面积有500多亩。其中,核心茶园约300亩,园内主要种植有金萱、龙井、中茶、金观音等茶树,年产干茶约20吨,产值2000多万元。
庄田村、黄花村只是紫金其中两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基地。作为中国蝉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已有近7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3万亩,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14亿元。
位于紫城镇蓝坑村客茶谷,是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游客走进紫金客茶谷,可以开启从“山头到喉头、再到心头”的茶香之旅。当地正致力于把该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教育、科普为一体的茶园综合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除了做好生产,紫金还在茶叶上做足文章,深入挖掘与茶相关的文化、旅游等衍生品,积极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超35亿元……
近年来,紫金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已然成为紫金重要的富民兴村产业,预计到2025年,紫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