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县委书记打擂台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蓝色崛起 再造一个海上新陆丰

时间 : 2023-03-03 11:23:1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聚焦兴海强市,用好‘海洋、海岸、海港’三张王牌、做好‘海上能源、海工制造、海洋牧场、滨海旅游、港口码头’五篇文章。开启二次‘裂变’发展,再造一个海上新陆丰。”日前,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作为粤东海岸线最长的城市,陆丰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标对表全国百强县,陈德忠提出必须攻坚克难、实干当先。“到2025年,陆丰GDP达到560亿,年均增速要达到10.8%以上。我们要当好汕尾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先遣队’。”他说。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按下“加速键”

  南方日报:广东是海洋大省。作为沿海城市,陆丰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如何?

  陈德忠:陆丰市海岸线总长191公里,海域面积22.65万公顷,密布5个港口、68个岙口,可供开发海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优越。近年来,陆丰市瞄准“粤东蓝色崛起示范区”发展定位,聚焦“兴海强市”,用好“海洋、海岸、海港”三张王牌、做好“海上能源、海工制造、海洋牧场、滨海旅游、港口码头”五篇文章。

  南方日报:要写好“海”的文章,陆丰有哪些具体目标?

  陈德忠: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汕尾后湖、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风电场共140万千瓦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全国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成为粤东地区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该基地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40.94万吨,助力陆丰高质量建设“零碳未来城”。

  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依托海上风电发展,打造出集风机、叶片、塔筒、导管架、海缆产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临港产业园。在两年时间产值超过百亿,创造了“陆丰速度”。2022年海工装备制造实现产值150多亿元,今年目标是超200亿元。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按下“加速键”。陆丰市现有一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即“广东省陆丰金厢南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规划建设人工鱼礁区。今年,我们全面启动碣石湾海洋牧场一期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建设。

  南方日报:当前,全省各地都在抢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新赛道,陆丰如何抢抓赛道新风口?

  陈德忠:我们总的思路是做好三个环节:一是做好规划,目前已制定《陆丰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二是做好建设,我们在建的有金厢南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碣石湾海洋牧场两个海洋牧场,将有力带动可持续生态渔业发展;三是做好融合,做好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比如,我们规划建设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园,通过冷链物流把“海的味道”送到大湾区城市居民的餐桌上。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和渔港经济

  南方日报:激发滨海旅游的新活力,陆丰推出了哪些措施?

  陈德忠:这两年来,我们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纽带,有效整合滨海旅游资源,率先打造汕尾市第一条“滨海走廊”示范带,建成金厢银滩、上海外滩等一批特色滨海旅游景区(点)。近两年,陆丰民宿增长了十多家。同时,我们推出滨海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创建“陆丰味道”美食品牌等,不断擦亮“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牌子。

  南方日报:陆丰的渔港码头建设基础如何,未来该如何布局?

  陈德忠:陆丰市现有乌坎、金厢、碣石、湖东、甲子5个港口和中广核、海工基地水工码头、宝丽华等3个专用码头。近年来,我们谋划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着力推动甲子渔港建设成为国家中心渔港,湖东、碣石渔港建成国家一级渔港,完善金厢、乌坎渔港配套设施。目前,5个渔港改造升级项目已完成立项。

  当好汕尾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先遣队”

  南方日报:对标全国百强县,陆丰的短板在哪里?如何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陈德忠:陆丰的短板在于,一是工业基础还较薄弱,制造业还处于起家阶段。二是产业集群水平不高,规模化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三是资源要素矛盾突出。对标对表全国百强县,我们必须攻坚克难、实干当先。到2025年,陆丰GDP达到560亿,年均增速要达到10.8%以上。我们要当好汕尾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先遣队”。

  我们有信心,今年提出全面打造干事创业“大工地”、投资兴业“大宝地”、宜居宜业“大福地”,要求全市掀起拼经济、拼环境、拼真功,比工地、比投资、比产出“三拼三比”浓厚氛围。

  南方日报:要当好汕尾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先遣队”,陆丰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陈德忠:我们有政策优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百千万工程”以及深圳对口帮扶、产业转移等多重政策机遇叠加。我们有资源优势,能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我们有产业优势,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我们有区位优势,陆丰处在粤东的桥头堡,珠三角的第一圈层。我们有队伍优势,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破除了毒品之困、产业之困、环境之困、形象之困、队伍之困,打造了一支心中有账、肩上有责、手里有招、脚下有风的“四有”队伍,我对这支队伍是充满信心的。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正在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您怎么看陆丰的机遇?

  陈德忠:对于相对落后地区来说,“百千万工程”是千年等一回的重大利好。我们倍增动力,也倍感压力。大家都在努力,哪个县区都不服输。我们后发地区更应该把奋起直追的爆发力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陆丰如何开好局?首先,突出制造业当家,以电力能源、海工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产业链条”,塑造“兴海强市”品牌,推动县域经济兴起来、强起来。其次,突出“一镇一业”特色,打造一批农业强镇、工业重镇、海洋经济大镇等,推动镇域经济活起来、旺起来。再者,突出绿美生态建设,实现346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在去年1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超10%,让未来乡村美起来、富起来。实现“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开启陆丰二次“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再造一个“海上新陆丰”。

  ■一线案例

  “千亿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初步成形

  一分钟,1台8兆瓦风机额定转动9.5圈,发出133度电;一分钟,三个海上风电项目为2600户家庭输送29200度清洁电能——这是发生在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场的一幕。

  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场址位于陆丰市湖东镇至甲子镇一线南面海域,包括汕尾后湖项目50万千瓦、汕尾甲子一项目50万千瓦、汕尾甲子二项目40万千瓦。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行业最具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的细分领域,中广核一直把广东省特别是汕尾市作为集团海上风电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广东累计投运205万千瓦海上风电,在省内排名第一,其中140万千瓦就在汕尾陆丰。”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在中广核甲子900MW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仪式上如是说。

  这是陆丰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2022年底,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在陆丰全容量投运,这也标志着粤东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在陆丰率先实现。

  一直以来,陆丰市海洋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

  过去一年,依托190多公里海岸线,陆丰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每年减少碳排放370万吨,节约煤炭140万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陆丰核电5、6号机组及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开工建设;临港工业园稳定生产,海工基地一期实现产值159.7亿元,“千亿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初步成形……

  接下来,陆丰将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做好GEP测算,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陆丰打造成为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低碳产业高地和全国“双碳”先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