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对重要主干道路域农房风貌品质进行提升。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沿着文化长廊漫步,一处泥黄色开放式的美丽庭院映入眼帘。门前繁花锦蔟,明渠泉水潺潺,房内茶香飘溢……这是佛冈县高岗镇宝山村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休闲茶室。在改造之前,这些农房只是村民的柴房或鸡圈,如今焕然一新。
聚焦“百千万工程”,佛冈县全力开展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程,狠抓路域通行环境,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截至8月31日,全县已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1655栋,整治重点线路12条,覆盖全县6个乡镇,整治里程达144.77公里,总资金投入约2.65亿元。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让农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有的放矢推进改造行动
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后,如何提升农房风貌成为迳头镇楼下村重点思考的问题。经过前期实地摸查,楼下村需实施微改造的房屋271栋,其中约有70栋房子砖面完全裸露在外,外立面没有做好防水、装饰等工艺。
这些房子雨天容易渗水,导致屋内电线短路、墙面发霉,还影响村容村貌,与现如今的乡村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要求不匹配。
探究裸露红砖房出现的原因,楼下村党总支书记范秀泊了解到,村内半数以上裸露红砖房长期空置,房主在外工作定居,内外并未装修,不着急入住;余下的则是房主经济困难,先装修内部入住,延迟装修外墙。相同的是,房主已有外墙装修规划,只是选择延迟落地。
农房美化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工作,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为美化乡村整体风貌,迳头镇与省城规院等专业机构召开规划设计评审会20次,明确以客家特色村落为楼下村特色改造方向,充分研究资金要素、施工条件等问题,征求18个县直部门意见,计划推进改造行动。
楼下村是全县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的生动实践。佛冈县现存建设标准不高、外观参差的农房有上万栋,一场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攻坚战在打响。
规划先行,对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结合当地特色,分线路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制定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等工作,收集梳理各镇实际需求,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县乡道路沿线的农房为先行重点,由点到线,由线及面,从外到里提升农房风貌,推动国道106、高速出口与国省道连接线等全县12条重点线路农房风貌品质水平提升。
分步开展,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现场经验分享会等方式,规划设计院与县镇村共同探索主干道风貌品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以各类指引、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等为基础,各镇各单位抓落实全力推动主要主干道农房风貌品质提升。
联系企业对重要主干道路域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任务开展打包立项工作,项目覆盖全县12条重点路线的道路沿线老旧农房微改造,公共停车位建设及改造,污水管道、老旧公共厕所及附属配套设施的修缮改造、乡村道路改造等整治提升内容,总资金投入约2.65亿元。
在项目实施层面,选取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较好、群众参与意愿较高的村庄积极开展试点建设,在大面积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前,优先建设农房标准示范栋,引导村民参观建成效果,前置收集村民意见,充分吸取村民建议及消除村民顾虑,为后期全面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打下基础。
同时,发动中建四局垫资共计892万元推进汤塘镇106国道农房外立面提升,迳头镇烟岭河河道整治提升工程、迳头镇国道、省道、县道沿线农房外立面整治提升项目等五个项目,发挥建筑业央企行业龙头优势,加速农房品质提升。
目前,佛冈县12条重点路线路域整治提升任务需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沿线裸露水泥墙面、沿街商铺外立面(包括披檐、压顶、招牌)栋数共2162栋,已完成937栋,正在施工109栋,整体完成率43.34%。
融合本土特色开展改造
不同的乡镇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民俗风情。在提升农房风貌时,佛冈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势利导使每一个乡镇的农房都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展现出地域之美。
白墙灰瓦的镇圩整齐规划,潖江蜿蜒盘旋贯穿,呈现出如诗如画的小镇美景。
水头镇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要求,遵循整体规划、风格统一的原则,塑造高品质圩镇风貌。同时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岭南浓郁原乡特质村庄特色系统改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等抓手,规划推动农房风貌提升改造。
邀请省城规院全程驻点,对本土村庄风貌定位、风格、特色进行深入研究,锚定农房风貌提升方向。编制形成《佛冈县水头镇“和美乡村”岭南浓郁原乡特质村庄系统改造建设规划》,指导开展全镇农房风貌提升有序开展。
充分挖掘水头“水”文化、传统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产业特色文化等特色要素,按照一村一特色的风格特点,如莲瑶村武艺文化、新坣村农耕文化、王田村红色文化、新联村魔芋产业文化,通过特色构件的“加法”应用,融入院墙、窗框、腰线等改造部位的设计中,丰富农房立面改造的本土内涵,形成有温度、有亮点的连片特色农房风貌。
在新联魔芋产业文化片区,红砖元素被引入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稻田民宿、联创公社、旧围改造、魔芋智能化加工厂等。同时充分考虑村居环境中农房建筑附属的景观提升,如院墙、大门、井台、晒谷场、风水塘、“四小园”等与民房建筑紧密关联的环境要素,打造和谐统一的乡村风貌景象。
在规划分区的基础上,基于造价可控、实施有效的建设原则,制定农房立面改造的“高中低”方案,一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进行选择,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方案的组合搭配,整体保障风貌协调统一的同时,有效控制资金投入。
近日,汤塘镇上强丰鞋厂的职工发现,周边村庄环境迎来大变样:道路拓宽并铺上了沥青,增设了人行道,画上了显眼的交通标识线。沿街三四层高的老旧居民楼“穿上新衣”,整条路变得明亮而有朝气。到了傍晚,汤盛大道人流就多了起来,或散步遛娃,或逛街购物,穿梭的人影与溢彩的灯光交融在一起,绚丽动人。
宝山村是佛冈县著名的革命老区,于2023年被认定为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今年以来,高岗镇掀起典型村培育热潮,依托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司令部旧址、初心讲堂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宝山文旅区。
宝山村共享休闲茶室的改造,是文旅区节点建设重点内容之一。此次升级改造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文旅建设主题及场所气质,塑造出“有温度、可漫步、会怀念”的休憩空间。
在设计上,保留了客家泥转老房子的原始结构和特色,又融入现代元素,淳朴精致,温馨舒适。在造景上,利用地势落差及自然流水,改造生态小溪,潺潺水声中,美丽庭院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迸发出盎然生机。同时沿着小溪,在茶室侧边的空地上,计划打造亲水平台。投入运营后,将实现游客在茶室里围炉煮茶,小孩在小溪里戏水玩耍,纵享乡间惬意。
“这一处的老房子长期闲置、缺乏管护。如今引入专业的运营公司,盘活打造成休闲茶室,村里又多了一处美丽庭院,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宝山村党总支书记谭焕贞认为,这些老房子将来运营后不仅可以增加村民收入,还可以为文旅产业带来人流量,实现乡村资产增值。
推广“喷涂法”提升改造效率
8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喷涂法”工艺现场培训会在石角镇吉田村大垯塱自然村举行,佛冈特聘汕尾等先进地区、省城规院等设计单位专家一线授课,145名镇村干部现场观摩学习。
只见技术人员戴着口罩、手持喷枪,三下五除二就完成清洗墙面和喷涂界面剂、涂底漆面漆、涂罩面剂等“洗一喷三”施工流程。
“喷涂法”是一种易学宜推广的农房外立面改造工艺,主要包含墙面清洗、界面剂施工、腻子施工、底漆施工、面漆施工等步骤,可高效打造出具有实用性、本土性、景观性的农房风貌。佛冈正大力推广这项工艺技术,推动农房风貌品质全面提升。
讲究保障质量,高效施工的背景下,同等作业量下,“喷涂法”施工周期由7日压减至3—4日,施工人员平均由8人减少至4人。
传统外立面提升的施工方法需要搭建脚手架或排栅辅助作业,增加了施工成本。“喷涂法”则免去搭建脚手架或排栅环节,3层楼以下直接使用曲臂机喷涂石漆,3层以上可使用安全绳索人工喷涂,减少了辅助作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传统贴瓷砖工艺需要190元/平方米,喷涂法成本只需要70元/平方米,每栋农房改造整体成本节约63%以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整体打包立项,整合设计、立项、资金申请等程序,全县集中统一采购设备、材料,可进一步控制项目总体成本。
推进连片农房样式色彩喷涂统一化,由县级部门统一打包整体设计,突出节点特色,属地镇分段落实,指导农房风貌列入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相近区域农房样式、色彩等保持相对统一,确保形成连线成片的整体效果。由县级全面统筹,破除镇域分片包干限制,将同类型工程统一交由相同施工单位负责,确保风格统一、质量精准。
目前已初定高岗镇社岗下村羊子坪自然村、迳头镇大村村委深坑村、水头镇王田村、汤塘镇联和村、龙山镇黄塱村旧围村为喷涂法示范点位,制作并发布标准化工艺施工视频,鼓励村民就近实地参观改造效果,激发全县农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农村房屋外立面装修往往使用贴瓷砖工艺,对于较为陌生的喷漆工艺,有些村民保持着更谨慎的态度。
“政府出钱扇灰,统一农房色调,您愿意吗?”在推进楼下村裸露红砖房改造前,迳头镇村干部带着设想和规划图纸开展“敲门行动”,征求村民意见。
“我担心扇灰质量不好。”“还是别浪费政府的资源了,我还是等着自家经济松动一点的时候,自己掏钱贴瓷砖装修外墙吧。”村民范叔对村干部提起自己的顾虑。他也说出农房风貌改造过程中,村民最关注的质量问题。
听取村民建议后,楼下村及时调整了农房外立面改造方案:在统一瓷砖颜色风格前提下,鼓励群众自行到商店选购瓷砖,由政府出资聘请施工队为村民装修农房外墙,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使农房外立面风貌协调一致。
在推广“喷涂法”的同时,佛冈也积极推广迳头镇楼下村“村民买瓷砖、政府帮施工”的政群合作经验,已制定印发《佛冈县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指引》,推动全县各镇、村带动群众全过程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目前,“村民买材料、政府帮施工”共建模式共335栋,其中买瓷片230户,采用真石漆做法105栋。
8月以来,佛冈县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聚焦连线成片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坚持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全县已喷涂农房总栋数826栋,外立面喷涂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投入2403.6万元,预计节约成本1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