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

引才招式多 培育有门道——数说广东中小学教师的“外引内培”

时间 : 2018-05-07 14:47:0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上一堂示范课、与乡村教师“手拉手”结对……4月底,220多位广东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走进江门鹤山、肇庆封开等地的100多所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乡村学校送培送教。

  近年来,广东多地出现名校长名教师“引进潮”,“内培”力度也不断加强,全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已经启动。有教育专家指出,在做好“外引内培”的同时,要制定科学明晰的人才管理体系,同时注重解决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难题。

  ■纵深

  教师结构区域不平衡问题仍存,专家建议:

  探索教育集团化与“精准支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保证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多个城市纷纷向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人才抛出“绣球”,给出“百万年薪”“绿色通道”“柔性政策”等优厚待遇。同时,我省还通过“强师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借助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等平台,助力各地教师发展。

  但是也要看到,广东教育人才队伍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薄弱,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广深样本

  创新沃土成引才重要优势

  为了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度,深圳多区出台政策引才,百万奖励、免费住房等优厚条件令人心动。

  龙岗区的政策是,每人一次性给予安家费补助税后100万元(校长)、80万元(特级教师)和60万元(省学科带头人),并提供人才安居房,将其配偶也适当放宽条件一并引进。在宝安区,教育人才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的,将可按所获得市奖励补贴额度1∶1的比例,获得最高600万元的追加奖励补贴,符合条件者还可免租金租住住房。在龙华区,对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或由省级政府、省教育行政部门授予或评定的中小学名校长,给予个人200万元补助。

  和深圳各区各有特色的“打法”不同,广州市教育局公布《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以百万薪酬和补贴政策向全国公招名校长名教师,各区也相继出台引才办法,引进人才最高可享受税后200万元的安家补贴。“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成为广州吸引全国高端基础教育人才落地的口号。

  在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看来,引进的人才是广州高端教育人才的领航者,他们没有停留在过去的光环下,而是已然走在谋变创新的路上。

  除了薪酬,让这些在家乡已有名气的校长、老师放弃原来的工作,奔赴广州的原因还有这里开放包容的“沃土”。很多被引进人才表示,氛围的吸引胜于待遇,他们希望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实现新的转化,达到新的高度。“希望能在广州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把最丰富、最成熟的自己留在广州。”已是知命之年的协和小学校长、广州市首批高端基础教育人才孔祥明说。

  人才培育

  建立个性化的人才管理体系

  多地市高调引进全国高层次人才,如何在引凤留凤的同时,让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一起助推广东教育的发展?去年从武汉来到广州、现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的方晓波建议:“外引和内培应该并重: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培育,更要重视本区域、本单位人才的培育和应用。”

  他表示,对于每一位引进的人才都应该建立清晰的管理体系,要让每个人都有清晰的目标、有区分度的绩效评价以及有难度系数的工作。

  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就是助推我省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工作室在名教师、名校(园)长主导下,围绕名教师、名校(园)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校(园)长为培养对象,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学校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工作室。

  近日,广东启动新一轮(2018—2020年)“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此次共有全省21个地级市的439名教师、校长入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也有一些名师提出,广州应该进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化研究。广州引进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广州市第21中学教师李旭山表示,随着改革推进,综合实践课已被提到很高的层面,但是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细则,广州可以率先将其课程化。

  结构优化

  破解区域不平衡和体美教师紧缺

  对粤东西北地区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仍是难题。

  缺老师,是很多乡村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心声。在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小溪村作才小学,200多人的学校仅有9名教师,学生最喜欢的音乐体育美术课基本处于空白。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成为作才小学的重要教师力量。

  阳江阳春市第一中学校长谭元军说,粤东西北地区相对难以招聘到高水平优秀教师,已经在教的教师经过几年的成长,成为骨干教师后有一部分也会选择到珠三角等地任教。薪酬水平、交通不便成为引才留才难最重要的原因。

  部分地市探索教育集团化、教育集群,解决区域内师资不平衡问题。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校长白云龙所在的教育集团就通过整合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了资源共享。在他看来,除了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边远地区辐射,更重要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让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因此,他建议在省内开展针对城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精准支教”,这样的支教成本低、速度快,可以有效促进不同区域教育水平的协同发展。

  2007年起,广东出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今年起“上岗退费”金额再提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每人每年可享8000—12000元。

  除了地区性的人才资源不平衡问题,体育美育课程教师缺乏问题同样突出。记者在近期召开的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广州目前全市体育教师缺编率达到10%左右,有部分农村小学配备率不到50%,个别学校只有一名专项体育教师,有的校区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农村小学艺术专项师资缺口较大。尤其在粤东西北地区,教师紧缺成为制约体育美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提出,将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总体规划。作才小学支教老师方嘉利说,办法的发布、落实,在提高农村学生美育方面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曾经有一位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走教’老师,每周来一次,教孩子们舞蹈课。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她的到来,学校才有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孩子们才能接受到真正的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