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看病难,佛山顺德在行动。日前,据顺德区消息,自该区实施改革以来,全区人均预期寿命由2022年的80.55岁增至2024年的83.49岁,2024年基层诊疗量也较2022年增长37.4%,顺德“五医”融合新模式改革成效正在显现。
近两年来,为解决政府部门协同不足、分级诊疗落实效果不佳等难题,顺德创新探索医防、医育、医校、医企、医养“五医”融合,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所谓融合,就是将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利用,从而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顺德区卫健局副局长张胜意表示,过去的诊疗模式属于被动式诊疗,对医疗资源的消耗很大。当下,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希望通过改革提供更多的主动服务,将早筛、早防、早治措施前移到各个年龄段人群“家门口”,降低群众发病几率。
实现区域医疗卫生共建共享是该项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此,顺德打破行政壁垒、利益藩篱,由各镇街公立医院牵头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家民营医疗机构,组建10个紧密型健康共同体,从管理体系、绩效体系、服务体系、信息体系等四个方面切入改革,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同时,顺德以急病、慢病分治为突破口,推动专家、技术、药物、信息及医保服务下沉,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医保服务为例,改革后,社区即可办理“两病”门特资格,认定人数从不足8万人升至15.8万人,家庭医生签约门特病种增至5个,报销比例提高至95%,惠及2.8万人。
“五医”融合的持续推进,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以养老服务为例,顺德创造性提出“家门口”医养结合模式,建立医办养、养办医、签约合作、社区服务“四位一体”新网络,实现养老“不离家门、不离社区、不离亲情、不离医院”。目前,顺德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26家、床位5351张,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4%,并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