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督查专栏 > 贯彻落实

梅州梅县争创绿美广东示范区 逐“绿”前行 向“美”进发

时间 : 2023-03-22 09:49:5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如果问,春日的梅县区是什么颜色的?即便身处其中,亦难回答。是满眼的绿,是杏花的红,是樱花的粉,是百花争艳的绚烂多彩。

  今日之梅县,盈暖春季,处处美景如画。数不清多少种颜色的春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与古色古香的建筑遥相呼应。

  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梅州市梅县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是其最美的底色,生态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立足于此,梅县区深知唯有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锚定“积极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努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总目标,当前梅县区正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突出绿美广东引领,在苏区红土地上掀起绿美梅县生态建设热潮,以高质量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护绿为本

  “林长+”守好绿水青山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当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梅州分会场)主题宣传活动在梅县区人民广场启动,干部群众在观看完绿美广东、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展后,走进梅花山森林公园,开启森林徒步之旅,在一呼一吸间畅享健康生活。

  “生活在梅县,可以说是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来这儿走一段,让自己松弛下来。”家住周边的林女士笑说,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作为市民更要学会珍惜、懂得保护,携手爱绿植绿护绿。

  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守绿护绿是第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

  在这方面,梅县区发力点是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目前,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已全面建成,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从人员上看,梅县区已建立起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护架构,落实区级林长19人、镇级林长157人、村级林长710人,监管员355人、护林员696人,责任面积273.5万亩,实现网格100%覆盖。

  从机制上看,梅县区已制定出台并实施各级林长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全区30个区直有关单位及各镇(高管会)政府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实现由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转为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期,梅县区持续晴朗干燥,正是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一大早,城东镇谢田村的山路上就传开了机器的轰鸣声,镇村护林员正在开展森林防火“五清”专项行动。

  “进入高火险期,我们12个护林员每天都分2台车到各村去巡查,见烟就查、见火就灭。同时,监督村级护林员是否到岗到位。”城东镇护林员吴永导说,该镇还持续开展进村入户敲门行动,营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

  不仅在城东镇,近期以来,全区各级防火人员均奋战在一线,把火种堵在山下、防在林外,守护好梅县的绿水青山。

  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高标准做好“自选动作”。

  梅县区在“林长+”上持续做文章,建立并高效运行“林长+检察长”与“林长+警长”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支持配合、联动协作等机制,增强涉林执法和司法的刚性和质效。

  依托“林长+警长”机制,近日梅县区警方快速侦破了一起发生在雁洋镇阴那村的野外违规用火引发山火案件,抓获并刑拘涉案嫌疑人杨某友。

  在梅州市率先建立“林长+检察长”机制的梅县区,坚持“修复与打击并重”的司法理念,强化刑事违法行为人毁坏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恢复,对违法行为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监督补种复绿并赔偿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以促进林业环境的修复治理和恢复生态。

  添绿出新

  全力打造广东最美林相

  春回大地万物生,植树添绿正当时。

  近期以来,梅州上下持续掀起新一轮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热潮。在梅县区梅畲快线林分优化现场示范点,记者看到1个月前干群携手栽种下的树苗错落有致,迎着春风昂然挺立,静待新芽吐绿。

  守绿护绿打基础,扩绿提质出新招。林分优化、林相提升,正是梅县区精准提升森林品质,打造广东最美林相的关键抓手。

  回望过去,十年绿化广东期间,为使大面积荒山尽快绿起来,普遍采用松籽飞播方式造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前期飞播造林,造成全区松林面积占比大,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相欠佳,且火险系数高,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同时抵御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差,亟待通过林分优化的方式加以解决。

  “所谓林分优化,就是指通过人工造林、更新优化、抚育等人为干预的方式,去除质量低的树种,补植质量高的树种,从而调整森林的树种组成,增加林冠的层次。”梅县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负责人、林业高级工程师黄国烽介绍,通过林分优化可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使森林变得更加美观,让森林内部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以梅畲快线林分优化现场示范点为例,林分优化的对象为松材线虫病发生疫区的松林,按照“伐松补阔+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抽针补阔+套种多树种混交林”“弃弱留强、弃曲留直、弃劣留优、弃密留疏”的原则,在扩绿的基础上添色加彩,营造“黄色为主、四季有绿、繁花点缀”的景观林带。

  “通过3年建设,可实现林木平均高度达2米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基本郁闭成林的造林成效,将梅畲快线示范点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出城重点景观廊道。”黄国烽说。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后,梅县区迅速行动,聚焦打造广东最美林相,自筹资金1267万元,率先在梅大、梅揭可视第一重山实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工程,规划建设生态廊道提升工程2538亩。目前,已全面完成造林备耕工作。

  驶入同为市级示范项目的省道S223线,山水相依、美景相连,花草有致、乔灌错落,颇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凭借着超高颜值,省道S223线梅州城区至雁洋段成功夺下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称号。

  山因林而秀,路因花而美。

  去年以来,梅县区反复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标准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着力将东部快线建成樱花大道,西部快线建成梅花大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森林城市、绿美乡村。

  以实干之姿,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梅县区林业局局长邹卓祥表示,该局将深入实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美丽城乡、花景街道等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2023年计划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6万亩,其中林分优化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6万亩、新造林抚育2万亩,不断提高“三江四线”生态景观,高质量建设绿美广东示范点。

  点绿成金

  从“美丽生态”走向“美丽经济”

  “你们来了,来,快过来看看这枝条修剪得怎样?”见林业高级工程师与记者来访,梅州市昊骏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基地(下称“昊骏丰油茶基地”)管理人员古志年没有过多客套寒暄,带着高工就往路边的油茶树走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整形修剪技巧。

  昊骏丰油茶基地创立于2012年,占地475亩,种有岑溪软枝油茶6万余株。此前,由于荒于管理,导致基地杂草丛生、油茶树势衰败、挂果率低。

  6年前,古志年接手管理基地后,从基地规划、基础设施入手,一头扎进深山精耕细作。去年,基地终迎来丰产,收获茶油鲜果27万斤,干茶籽6万斤,产值达9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只要用心去管,青山定不会辜负你。”看着漫山郁郁葱葱的油茶树,古志年笑说。

  油茶是生态和经济型优良树种,也是梅县区林业优势产业。

  近年来,该区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引导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梅西、石坑、南口建成近8000亩优质油茶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目前,该区油茶种植面积达2.2万亩,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油茶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绿美梅县生态建设,不仅要让生态美起来,更要从中催生“美丽经济”,持续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在巩固油茶优势产能的基础上,梅县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发展特色。一方面,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板栗、澳州坚果等特色木本粮油树种;另一方面,推行金线莲、道地中药材、珍贵食用菌等适宜林下种植作物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同时推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2022年,该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2.66亿元。

  步入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梅县区中大南药中药材种植基地,漫山遍野之中,有着“广东人参”美誉的五指毛桃茎秆笔直、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另一边,一排排笔直挺拔的桉树下种满了枝繁叶茂的红豆杉,青白的树干撑起两头绿,在蓝天的映衬下,别是一番景致。

  “林下种植南药,既不用毁林伐木,又具有保护水土的作用,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同时,可提高林地利用率,实现生态与经济并重,美丽与发展共赢。”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村民通过分包林下南药种植、抚育、采收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还可实现“劳务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双增收。

  如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是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久久为功的重要课题。未来,梅县区将从机制创新入手,探索林业规模集约经营,同时持续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利用好优质森林资源,做强产业、做出样板,让绿水青山“底色”更美,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相关

  《梅州市梅县区深入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十大工程”描绘绿美“施工蓝图”

  3月初,梅县区印发《梅州市梅县区深入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深入实施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围绕扩绿、提质、增效下功夫,全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梅县红色苏区绿色发展。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根据《方案》,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包括实施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工程、美丽县城项目工程、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城乡绿美惠民工程、森林生态旅游工程、绿美资源管护工程、绿美保护地提升工程、绿美产业富民工程、绿美梅县增效工程、绿美共享共建工程。此外,《方案》还明确了每项工程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

  其中,居“十大工程”之首的是“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工程”。梅县区将以适地适树为原则,科学优化树种林种,进一步提升林分结构,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和森林功能定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建设“四季有景,月月有花,一山一色,一路一景”的森林景观,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分类型、分区域计划完成全区松林改造任务40万亩。

  绿美产业富民工程方面,梅县区将从优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创新开展林木采伐制度的变革、出台林业投资补贴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中药材深加工基地、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挖掘造林绿化的社会效益、挖掘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等8方面入手,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方案》明确,梅县区将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宣传发动、完善创新机制、严格考核奖惩5项措施为抓手,保障“十大工程”一一落地落实。

  根据《方案》,梅县区将把绿美梅县生态建设主要目标任务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范围,区林长办每年对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党委、政府和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重要依据,以及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数说

  绿美梅县

  ●梅县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首批省级林业(油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目前,全区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6个县级共11个自然保护区;建成1个国家级、1个市级、12个县级、26个镇级共40个森林公园;建成1个湿地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区林地面积273.5万亩(含梅南林场),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蓄积1225.38万立方米。现存古树名木共计1377株,隶属41科78属103种,古树1372株(古树群32个373株),名木5株。

  ●“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共审查办理盗伐林木、非法狩猎等刑事案件22件,立案办理林业违法图斑查处、失火林地修复等行政检察59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件17件,督促当事人赔付修复资金27万多元。

  ●2022年,梅县区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完成交通干道沿线生态廊道提升工程2538亩、造林抚育4.5万亩、建设水源林2.4万亩,省道S223线、梅畲快线沿线林分优化成为全市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