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据悉,2016年以来,广东聚焦4000元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至今,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
2277个相对贫困村“后队变前队”
《报告》指出,2016年以来,广东聚焦4000元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动员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3万个,帮助41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稳定实现,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村均集体收入达33.5万元,相对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
据悉,全省贫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路面硬化全面完成,行政村和自然村集中供水率分别达99%、98%以上。贫困村公共服务站、标准化卫生站、快递物流覆盖率分别达99.8%、98.5%、80.2%,全部连通100M以上光纤,全省14.2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覆盖率达95.4%、4G覆盖率达97.3%。
此外,广东也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解决相对贫困之路,为全国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广东贡献。
围绕“谁来扶”的问题,广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区域对口帮扶成效显著,组织珠三角地区6市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帮扶相对贫困户11.82万户、36.78万人。
免除贫困户子女学杂费
《报告》表示,广东定点扶贫机制不断完善,动员了全省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派出驻镇(街道)工作组1112个、驻村工作队1.2万个、工作队员6.5万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万企帮万村”深化结对帮扶、村企共建,9115个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
广东还为贫困户子女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杂费,从义务教育至大学教育实行生活费补助,共补助学生29.5万人,年均发放补助资金10.8亿元。
据悉,省内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至年人均6384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至每年2100元和28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