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8期

1953年03月2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8期
【打印】 【字体:

廣東省合作社一九五三年工作方針與任務

廣東省人民政府合作事業管理局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二日


本府合作事業管理局於三月一日至八日全省各行署、重點縣(市)合作總社主任會議上製訂的[廣東省合作社一九五三年工作方針與任務],經核同意,希各地硏究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日


  一、目前情况與方針

  廣東省的合作社,三年來在組織上和業務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一九五二年年底的統計,全省已有行署區合作總社五個,縣(市)合作總社九十五個,縣生產合作社聯合社二個,基層合作社一千五百三十八個,社員七百零六萬二千四百二十人(佔全省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二點O八),各級合作社幹部二萬四千九百零九人(縣以上合作總社幹部五千二百一十六人,基層合作社幹部一萬九千六百九十三人),一九五二年全省合作社業務經營總値二萬一千一百二十八億一千四百七十萬元(其中收購土產九千零八十三億五千零四十二萬元,供應生產、生活資料一萬二千零四十四億六千四百二十八萬元),對於解決廣大勞動人民的產品的推銷、供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以及促進城鄕物資交流,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首先應該肯定的。但由於本省的合作社,大都是在土改前或土改中組織發展起來的;加以各級黨、政領導忙於土改,無暇照顧,而各級合作總社又忙於業務,放鬆了對下級社的領導。因此,除小部分地區的合作社較有基礎外,多數合作社是骨幹不强,機構不健全,組織不純,業務混亂,制度不健全,財會賬目不淸,以及組織發展不平衡。總之,目前本省合作社是組織龐雜,力量不强,質量很低,幹部是量多質低,落後於工作要求,業務是量多質差,業務繁忙,重點不明,集中表現在組織、機構與任務不相適應,落後於今天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形勢的要求,在全省範圍來說,工作陷於異常的被動的地位,這是我們當前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和最突出的矛盾。

  根據上述情况,在目前全國繼續加强抗美援朝鬥爭和轉向大規模經濟建設,廣東由土改轉向生產的形勢要求下,本省合作社工作方針,應該是:整頓、鞏固現有合作社,改善業務經營,建立制度,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我省廣大的羣衆,在黨政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了各種社會改革運動,政治覺悟大大提高,加以本省士改和覆查即將勝利完成,各級黨政將會加强對合作社的領導和幹部的配備,正是有利時機。因此,這一方針是可以實現而且是必須實現的。否則,合作社就不能適應國家建設的要求,不能滿足社員羣衆的要求,甚至在新稅制施行及國家逐步取消對合作社優待的條件下,如果合作社不積極進行整頓、鞏固和提高,就會為新的形勢所淘汰。

  二、任務與要求

  (一)堅決整頓、鞏固現有合作社:

  1.情况和方針:目前本省合作社大致可分爲四種類型。第一種:在土改覆查完成地區,黨、政配備了骨幹,經過了整頓,領導權掌握在基本羣衆手中,組織基本純潔,初步建立了制度,但在業務經營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理、監事和社員小組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第二種:土改覆查完成或未完成的地區,幹部沒有配備,未經整頓,或雖經整頓但仍未解決問題,領導權有的是掌握在基本羣衆手中,也有的尙未爲基本羣衆所掌握,領導力最較弱,組織不純,民主制度沒建立或很不健全,業務經營和財會統計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三種:爲敵人所掌握,組織嚴重不純、業務混亂。第四種:掛名合作社,如沒有社員之合作社,勞改犯人合作社、機關生產性質的合作社,私商合股性質的合作社等等。總之,一切不是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和社章原則組織起來,並經批准的現在仍掛着合作社招牌的公營私營商店均屬此類。

  對於第一種類型的合作社,主要是鞏固和提高,應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爲主要內容,廣泛而深入的發動社員社幹大家動手辦好合作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總結工作檢查思想、業務、賬目、制度入手,發現缺點漏洞,訂增產節約計劃,挖潛力、找竅門,提合理化建議,開展競赛,總結評比,獎勵優秀工作者,要求通過運動,逐步全面地提高工作質量,提高幹部思想、政策、業務水平和社員愛國愛社的觀念。要求準備好各種條件,在第四季度重點試行輪廓的經濟核算。對第二種類型的合作社,首先是進行整頓(整頓過程中並合併小型社),純潔組織,改善業務,初步建立制度,接着即開展增產節約運動。要求達到組織基本純潔,領導權掌握在基本羣衆手中,業務有改進,淸理舊賬,建立新賬及財會制度,貫徹調整商業指示(停止對非社員交易,調整商品經營範圍),建立理監事會和社員小組並定期開會,及一些必要的制度。對第三種類型合作社,着重改造組織(合併小型社),整頓業務。使之改造成合乎第一種類型合作社的要求後,即行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對於第四種類型的掛名合作社,應報請當地黨政堅決予以取締。

  上半年普遍停止發展組織。經過整頓後,至下半年在鞏固的基礎上,根據計劃、有領導有控制的原則,稍加發展,發展重點:供銷社應放在空白區的農村,消費社應放在工礦區與機關學校,生產社則根據當地羣衆需求與產銷情况,穩步發展,發展工作應嚴格執行省財委指示規定的批准手續。

  在上半年一般的停止發展社員,但合作社幹部、理監事,以及其他脫離生產的黨、政、機關、羣衆團體幹部和鄕村主要骨幹未參加合作社的,仍可以入社。

  2. 整社的方法步驟:

  (1)從土改覆查完成的地區入手,分批進行整頓。在目前土改覆查完成,黨政配備幹部並已開始試點的縣,和在三月完成土改覆查的縣,要求在夏收前完成整社工作;春荒後完成覆查的縣,先行重點整社,取得經驗並在幹部加强以後,要求秋收前全部完成整社工作。

  (2)整社必須結合開展業務來進行,反對孤立整社。

  (3)要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整好一個基層社爲宜。

  (4)在土改覆查完成縣份,有三分之二基層社完成整頓後,即進行民主選舉成立縣合作社聯合社,以便大約於七月間参加全省合作社代表大會。

  (5)力量的組織和運用,由各級合作總社抽調一部可靠骨幹,各基層社亦選調幹部参加,會同當地黨政派出的幹部事先予以整社訓練,組織工作隊。用放手發動社員、社幹及內外相結合的辦法,首先召開社幹會議,交代方針政策,提高覺悟,打通思想。同時運用社員積極分子,串連發動社員羣衆,積極起來參加整社工作,以壯大整社隊伍。

  整社工作必須在黨政統一領導下進行,合作社各級領導必須用積極負責和嚴肅態度做好此項工作。

  一般步驟:(1)首先向社幹和社員宣傳方針政策,了解合作社情况和幹部社員思想情况。(2)召開社幹會議,發揚民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檢查工作,淸理賬目;同時經過串連發動社員羣衆,然後召開社員代表大會,從表業務着手,進一步查組織、查賬目,決定整頓組織的原則和辦法,以及改編社員小組。(3)進行組織處理,進一步淸理賬目,擴大股金,改選理監事。(4)進行商品排隊,改善經營,建立制度,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上述步驟,不是機械分割,仍應根據具體情况,靈活掌握運用。

  3.整社的具體政策:團結、敎育、改造大多數,懲處少數。

  (1)對社幹的處理;(甲)打擊對象以個別少數分子爲原則,主要是:反革命骨幹分子(會道門頭子、惡霸)和嚴重貪汚:蛻化分子。(乙)本人成分是地主、富農、資本家的社幹,應堅決予以淸洗。(丙)除上述(甲)(乙)兩項所規定的人員外,對於其他成分(如僞軍官、僞保甲長等反動黨團一般分子)人員,應視其民憤的大小和改造情况,所犯錯誤性質等,分別處理。(丁)對於犯有貪汚行爲的社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貧汚條例處理。(戊)在整社中,對社幹的開除和法辦,須事先經過區委同意,縣委批准後執行。

  (2)對社員的處理,應從階級觀點出發:對地主、富農、商人、資本家,應予淸洗;地主的股金交給農會處理,其餘的退囘其本人;對於本質好的勞動人民,過去雖幹過一些壞事,如羣衆不反對,仍可保留爲社員,未滿十六歲的兒童已入社的,在自願原則下,可轉給其父母或增加其父母的股金額,否則可以退還其股金;在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以前(省財委指示發出前)已交入社費未繳齊股金的,可准其補繳後承認爲社員;如有一貫套購合作社貨物轉賣圖利行爲者,應着令其退社,如非一貫性的,則看其向社員代表會(或小組)作檢討,以敎育社員羣衆;小販如僅購買自己消費品者,可以保留爲社員,否則按前節辦法處理。對社員的處理應經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然後處理。

  4.擴大股金:爲了擴大合作社的業務,以便更好的爲社員服務,可結合整社,啓發社員算算合作社「好處賬」,說明擴大業務對社員的利益,在社員自願的原則下,適當擴大股金。擴股原則:山區每股提高到一萬五千元;一般產糧區二萬元;經濟作物區二萬至三萬元;中等城市三萬至五萬元。

  5.在整社過程中,將分散無力的鄕村小型社合併爲區社(情况特殊的可以墟鎭建社),幷爭取黨政配備骨幹幹部,和加强對合作社的領導。

  (二)業務問題

  本省合作社的業務經營的特點是:「量多質差、業務繁忙、重點不明」。具體表現在普遍對非社員交易,業務範圍廣泛,重供輕銷,制度混亂,賬目不淸,其原因係由於存在組織不純,和幹部思想中的赢利觀點與供給制思想所造成。

  爲適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把小生產者組織起來走向集體化,因此,目前合作社業務應在整頓鞏固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可能積極經營,其總方針爲調整經營範圍,重點經營改善業務,逐步走上計劃化和經濟核算,進一步爲生產服務和爲社員服務。1.供應方面:抓緊肥料經營,適當解決農具和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基層社進行調整商品經營範圍。縣總社應停止門市零售,着重辦理批發組織業務,爲基層社服務。行署區總社目前仍繼續維持現有業務,但因新稅制施行及儘量要求減少環節,故應有步驟的縮小和轉給縣社經營,以便加强行政領導。

  2. 推銷方面:解決社員土產的推銷,特別是春荒時期土產的推銷。根據羣衆需要和主觀能力,積極經營。省總社和行政區總社經營主要的而下級社無力解決的土產的收購和推銷業務,縣總社若重組織推銷,積極的爲當地土產打開銷路,幷有計劃的組織合作社內部物資交流和參加當地物資交流會;基層社則辦理收購業務。

  爲實行上述方針,應克服當前業務經營的混亂現象,堅決貫徹省財委調整商業指示,淸理賬目,淸理赊欠,處理冷貨,用資金和加速資金週轉,加强財經紀律,逐步走上計劃經營和實行經濟核算制。

  對於調整市場後的一些具體問題:(1)大軍、土改隊購買一般物品,可以交易;(2)「一人入社全家享受」問題,在社員少的合作社,可以多滿足社員主要物品的要求,(3)在當地商業未恢復,爲供應市場,穩定物價,經當地財委批准後,可以對非社員交易。

  爲正確掌握價格政策,縣總社須設置掌握物價的小組,掌握合作社的價格,合作社收購和供應的價格,應與國營價格相適應,一般是百分之一至三,最低不能超過百分之五。

  (三)幹部敎育和訓練問題

  爲了準備幹部順利完成整社和業務工作,必須加强敎育和訓練幹部工作。本省合作社幹部,除領導骨幹及財會統計幹部外,一般幹部已接近飽和,應停止發展。個別合作社幹部不足的,應此縣社(或行署區社)掌握,在收縮經營範圍後有幹部多餘的合作社抽調,作縣(或行政區)內的調劑。對於現有在職幹部,應加强理論政策與業務、文化學習,以提高其質量。爲此:

  1.縣(市)以上合作總社股長以上幹部,除根據黨、政的學習計劃進行學習外,幷應組織學習合作社理論政策。中南決定於四月底五月初調訓五十名我省縣社主任以上幹部,訓練時間約半年。

  2.開辦訓練班,除省社負責輪訓縣總社財會統計幹部外,各行政區總社開辦短期輪訓班,負責訓練基層社主任和財會統計幹部,要求在年底前,將一半或三分之一基層社主任和現職財會幹部輪訓一次。縣(市)合作總社,則負責訓練一般幹部,訓練方式,可結合整社或採取會議檢查工作、思想,以及通過典型事例等形式進行。

  3.整社後可重點試行定量工薪制,在取得成熟經驗後,逐步推廣以便改善職工生活,表揚和獎勵優秀工作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

  4.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大膽反映情况和向上級積極提意見,積極参加當地黨政領導的反官僚主義、反命令主義和反違法亂紀的鬥争

  5.關於五三年訓幹計劃,另案通知。

  爲了貫徹上述方針和完成工作任務,問題的關鍵在於各級合作社領導應:

  1.克服當前領導不從實際出發,忙於具體業務和事務主義的官僚主義作風。

  2.領導方法上,强調掌握重點,深入調查硏究,按計劃辦事。

  3.抓緊整社、肥料和土產推銷。

  4.掌握和培養典型,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

  5.加强請示報吿制度。除根據規定按月按季送書面報吿外,在整社期間,各行署總社與重點縣定期每週向省合作局以電話報吿工作一次。每個基層社整頓完畢後,應及時總結上報。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