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12-01228 分类: 工业、交通、通知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12-09-29
名称: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文号: 粤府办〔2012〕108号 发布日期: 2018-01-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1-13  浏览次数:-
粤府办〔2012〕108号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9月29日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  录

 

  一、发展基础………………………………………………………………………(1)

  (一)主要成就……………………………………………………………………(1)

  (二)存在问题……………………………………………………………………(8)

  (三)发展要求……………………………………………………………………(9)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发展原则……………………………………………………………………(11)

  (三)发展目标……………………………………………………………………(12)

  三、主要任务………………………………………………………………………(15)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网建设……………………………………………………(15)

  (二)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建设……………………………………………………(19)

  (三)提高城市交通保障能力……………………………………………………(21)

  (四)提升运输服务现代化水平…………………………………………………(23)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6)

  (六)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27)

  (七)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合作……………………………………………(28)

  四、保障措施………………………………………………………………………(30)

  (一)科学谋划重大项目…………………………………………………………(30)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30)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31)

  (四)健全行业标准体系…………………………………………………………(3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有序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发展。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2459亿元。至2010年年底,全省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2722公里,新增营运里程759公里。其中铁路营运里程达2303公里,新增营运里程420公里,在建铁路里程1303公里;城际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139公里,在建城际轨道交通里程27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280公里,新增营运里程200公里,在建里程约140公里。建成武广客运专线、洛湛铁路粤境段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贵广、南广、厦深、广珠、韶赣等铁路项目;建成广佛城际首通段、广珠城际广州南站至珠海北站段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穗莞深、莞惠、佛肇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初步形成,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全省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2438亿元。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约达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4839公里,全省基本形成以珠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中心、直达东西北、联通港澳、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陆路相邻省(区,澳门除外)均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省公路网络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国道基本实现高等级化,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任务于2009年底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港航建设进展加快。全省港口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435亿元。至2010年底,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约达11.7亿吨,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3939万标准箱(TEU),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沿海港口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临港工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港口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已经形成。全省航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62亿元,整治航道1252公里,其中高等级(三级以上)航道559公里。西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基本形成,3000吨级海轮可直达肇庆。建成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沿海主要港口进港主航道均可通航5万吨级以上船舶。

  民航设施不断完善。全省民用机场累计完成投资约183亿元。开工建设揭阳潮汕机场,惠州机场军民合用获国家批复,佛山机场开通民航航线,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梅县机场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梅州和佛山等地机场共同发展的空港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省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约6890万人次,较2005年增加800万人次。联邦快递公司(FEDEX)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亚太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公司(UPS)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泛亚航空转运中心建成运营。

  管道网络逐步形成。全省管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80亿元。建成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形成连接全省所有油源供应点、通达粤西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成品油管网,成品油输送管道里程达1400公里。建成深圳大鹏液化天然气(LNG)和珠海横琴岛海上天然气供应管道约900公里,初步形成连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天然气供应主干管网。

  综合枢纽初具规模。机场、客货流密集的大型轨道交通站场、重要港口的综合运输枢纽功能得以强化。建成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站场;推进深圳福田站、深圳北站、东莞东站等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建设。直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广州地铁3号线延长线开通运营。珠海港高栏港区疏港铁路正加快建设。

 

 

  2.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运输一体化加速推进。毗邻地级以上市公交互联互通和短途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扎实推进。全省提前3年完成撤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任务。广佛肇、珠中江经济圈实现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互通,全省公交“一卡通”工作全面展开。广州港与虎门港初步实现引航一体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增强。

  运输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广深铁路建成我国第一条客货分线运输的四线电气化铁路,客运列车实现完全公交化运营;武广客运专线开通运营,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无砟轨道长大客运专线。公路客运车辆继续向节能环保、高级化迈进,货运车辆逐步向重型化、专用化和厢式化发展,在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快速推广安装带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营运船舶向标准化、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淘汰老、旧、小落后船舶2000多艘,乡镇渡口木质、水泥渡船基本完成更新改造。

  运输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培育了一批大型客、货运输企业,内河船舶经营向公司化、专业化发展。运输安全预防监控和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克服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所带来的极端困难,圆满完成春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交通运输及安保任务。初步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站节假日“保畅通”长效机制和全省统一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城乡公交服务能力日臻完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有5个地级以上市城区的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超过10标台,广州、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等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稳步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形成城区、跨镇和镇内有效衔接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东西北地区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主,不断向周边延伸的城乡便捷客运网络。至2010年底,全省具备安全通行客运班车道路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5%,比2005年增长15.8%,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点数比2005年增长约15倍。

  运输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初步建成全省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系统和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实现道路运输证、从业人员资格证应用IC卡电子证件,并与交通运输部联网共享数据。全省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全部实现分区域联网收费,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民航、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电子票务得到推广。全省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稳步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初步实现道路客运联网售票。

 

 

 

  3.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行业体制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基本完成省和地级以上市两级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逐步推进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省级交通建设融资平台。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部省合作建设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总规模进一步扩大。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由“省属市管”改革为“省属省管”,机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一体化协调机制初步建立。多层次的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协调机制初步形成。建立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协调机制;粤港澳交通运输联络协调机制及大珠江三角洲区域5大机场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完善;港珠澳大桥建设协调管理机构粤港澳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按三地政府协议运作;建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交通运输合作专责小组。

  规划编制与法规制订逐步完善。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10-2020年)》、《广东省民用机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运输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等专项规划。修订《广东省公路条例》,出台《广东省港口管理条例》等一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全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逐步构建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率先在城市公共交通、市政、公务等领域推广使用电动、液化天然气(LNG)等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实施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启动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骨干航道网适用船型研究。积极探索大宗件货物水路运输诱导和补偿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引导港口企业实施“油改电”项目技术改造。

  (二)存在问题。

  1.综合运输通道有待完善。铁路通道建设滞后,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有待完善,跨珠江口等运输通道供需矛盾突出。粤东地区和粤北山区内河航道通航等级偏低,部分内河出海口门和沿海港口出海航道等级与船舶标准化、大型化要求不相适应。

  2.运输结构配置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轨道交通发展较慢,内河航运资源未充分利用,客货运过度依赖公路运输。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相对滞后,集疏运系统不尽完善,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不够顺畅。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不协调,东西北地区总体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比较落后。

  3.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剧。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呈常态化趋势,拥堵现象逐步向佛山、东莞等城市蔓延。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总体运送能力不足,高峰期运力明显紧张。

  4.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装备和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偏低。适应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运输市场体系亟待健全和规范。土地、环境等对行业发展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

  (三)发展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既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运输需求将呈现稳步增长、结构升级态势,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需求增加,城际和城市客运需求持续上升。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着力拓展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广东将更加注重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形成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带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适应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必须着力优化运输网络结构,进一步推进区域和城乡运输一体化。第三,广东将继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关联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必须着力提升运输通道能力,构建综合运输枢纽,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带动作用。第四,随着幸福广东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旅客出行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征,对运输服务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必须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增能力、促衔接、降成本、重效益为主导,进一步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有效整合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由通道建设为主向通道与枢纽建设并举转变,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举转变,由要素投入为主向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并举转变,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一体化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发展原则。

  适度超前。着眼于未来更远时期,实现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度超前于客货运输需求。

  公交优先。加快发展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增加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协调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和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

  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绿色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安全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以干线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架,以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和公路站场等运输枢纽为节点,各种运输方式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网络。

  1.基础设施。到2015年,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约达22.7万公里,综合运输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服务高效的综合运输枢纽。

  ——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网覆盖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以上市并延伸到清远市区,高(快)速铁路贯通东西北地区,全省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

  ——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00公里;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25000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

  ——港航设施。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全省内河三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达1300公里;港口运输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达13亿吨以上,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达5000万标准箱(TEU)。

  ——油气管道。扩大油(气)管网覆盖面,管道里程达6200公里。

  ——民用机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高效协作的民用机场布局基本形成,旅客年吞吐能力达12亿人次。

  ——城市交通。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达630公里。

  2.运输服务。到2015年,基本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综合客运体系和开放、高效、可靠的综合货运体系。

  ——技术装备。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服务水平。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客运换乘更加便捷,货物多式联运较快发展;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区域运输合作更加紧密,运输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行业管理。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逐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网建设。

  完善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全省综合运输通道,适度加密珠江三角洲地区运输线网,促进东西北地区综合运输线路成网。加大力度建设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网和高等级航道网,完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输油气管网。

  1.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干线铁路。积极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基本建成东联海峡西岸、联通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通桂黔、辐射大西南地区,北达湘赣、连接中原地区的高(快)速铁路网络骨架;推进广深港、厦深、深茂等铁路建设,实现主要通道客货分线;扩建改造既有繁忙干线,提高通道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建设一批沿海主要港口集疏运铁路,提升港口辐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全省干线铁路营运里程约达3697公里。

 

  城际轨道交通。建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要节点,连通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以上市及清远市区的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主骨架,便利衔接铁路客运枢纽站、主要机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公路客运枢纽站,实现以广州为中心、主要城市间1小时互通。规划建设粤东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到2015年,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营运里程约700公里。

  2.积极推进航道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改善全省航道等级结构和通达水平。加大内河出海口门航道开发力度,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西江干线至珠江口港口群的航运主通道;将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逐步向清远、韶关延伸,抓紧整治北江韶关至三水河口段千吨级航道;组织实施榕江、韩江航道整治工程。全力推进内河水运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内河水运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航道、港口、船舶和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

  3.继续完善公路网络。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段、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通达便利和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网络。

  加强以国省道为重点的普通公路建设,提升国省道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国道和主要省道“养护管理示范路”,形成规模稳定、结构合理、连接完善的国省道普通干线公路网络,增强普通国道对全省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节点的连接和覆盖。巩固发展农村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升级改造,每年建设5000公里左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

  4.加快建设油气管网。结合气源项目建设,加快完善珠江三角洲天然气输送主干管网,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天然气输送管网。到2015年形成连接各气源点,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通达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的天然气输送主干管网络。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积极推进湛江、揭阳炼化成品油送出配套工程和粤北成品油管道工程。结合新建、扩建炼油项目,配套建设原油运输管道;根据惠州、湛江原油储备库建设进度,配套建设连接储备库与炼油厂的原油管道。

  (二)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结合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和机场、港口建设,加强节点城市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在广州、深圳和湛江等全国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珠海、汕头和韶关等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以及其他地区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布局建设综合运输枢纽站场,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并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促进。

  1.机场枢纽。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加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内客运和国际货运功能,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强化机场综合运输枢纽功能,继续加快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接入工程;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揭阳潮汕机场配套完善公路客运和公交站场;建成联系珠海三灶、揭阳潮汕等机场的高(快)速公路;完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水运码头功能;研究迁建湛江机场。加快通用航空机场布点与建设,构建全省通航服务网络、海洋综合服务网络和航空应急救援网络。

  2.港航枢纽。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沿海港口集约化发展和港口群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集装箱、煤炭、矿石、油品和粮食等专业化泊位建设,提高煤炭接卸码头靠泊能力和接卸效率,根据产业布局要求相应建设原油接卸码头,继续完善集装箱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布局,形成高效率的内贸、外贸集装箱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公用码头,鼓励企业专用码头提供社会化服务,提升港口公共服务水平和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全面推进传统港口升级改造,提高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实现沿海重要港口通铁路、高等级公路。加强陆岛码头、防波堤、公共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珠江三角洲沿海港口科学选址,择机建设邮轮母港,促进邮轮运输服务业发展。

  3.铁路枢纽。加强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站场建设,在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客运站配套建设公路客运、公交站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站场,与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实现便捷衔接。围绕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加强铁路综合货运枢纽站场建设,充分发挥铁路在港口货物集散中的作用,提高货物多式联运效率。

  4.公路枢纽。组织实施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以及珠海、汕头、韶关、梅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等10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路客运枢纽站场,加强公路客运枢纽与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公路客运枢纽站场的服务水平和覆盖面。结合产业结构布局,积极推进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和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三)提高城市交通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规模合理、网络完善、结构优化、有效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提升城市交通保障能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日趋紧张的局面。

  1.优化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布设公交线网,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大力发展公交无缝换乘系统,实现与城际(市)轨道交通便捷换乘。协调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专用道建设,统筹公交首末站、中途站、换乘枢纽站、港湾式停靠站、维修站场规划建设。统筹规划、科学配置城市道路资源,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增强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城市公交系统。

  2.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点加快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基本形成通达性强、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开工建设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适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工作。

  3.着力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必须坚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超前规划和建设,采取公交导向型(TOD)开发模式推进城际(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形成城际(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粤东城镇密集区、粤西城镇密集区和韶关城镇集中区城际(市)交通、综合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系统建设。优化城市对外运输通道、运输枢纽站场和物流园区布局,缓解城市出入口和运输枢纽周边的交通压力。合理配建停车设施,加强城市近郊的机动车驻车换乘枢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四)提升运输服务现代化水平。

  适应高效、便捷、优质的客货运输需要,依托运输技术装备发展,鼓励运输企业通过优化运营组织,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运输市场建设,完善政府运输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安全保障与应急能力。

  1.提高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按照先进、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的要求,提升运输装备水平。提高铁路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机车等先进装备的应用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公路货运车辆大型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逐步淘汰敞式货运车辆,促进车型标准化。推动客运车辆结构升级和节能化进程,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为重点,实施内河船舶标准化,严格执行船舶更新报废制度,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滚装船和液化气船,提升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船舶整体装备水平。

  2.推进运输服务技术创新。广泛采用信息化、智能化和物联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智能运输系统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客货运输票务、单证等联程联网系统研发和建设,建设铁路客货服务管理平台,推进铁路支付电子化。完善高速公路通信、电子监控、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系统,到2015年,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占全省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的60%以上,全省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联网收费。推进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信息一体化规划建设,构建电子口岸、政府管理和商务信息服务平台。

  3.促进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合作,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鼓励运输企业开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加强运输服务中的线路、能力、运营时间、票制、管理衔接,推进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推进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增加对农村客货运输系统建设的投入,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建立农村客运体系,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便利衔接。实现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100%,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亭和具备安全通行客运班车道路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的目标。实现全省公交“一卡通”,并逐步向城际(市)轨道交通、车辆路桥通行费、城市停车收费等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延伸拓展。撤销除省(区)界和两端出入口以外的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继续推动撤销普通公路收费站工作,按国家要求逐步撤销一级、二级公路收费站。

  4.加快运输市场建设。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与经营秩序,加快构建统一、公平、开放的运输市场,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和各种运输方式内部有序竞争的环境。加快培育省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专业化运输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以及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航运经纪、船舶融资、航运保险、法律服务等业务,提升高端要素配置和服务能力,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中心和航空大都市。促进运输代理、运输咨询、金融服务和信息传播等运输辅助服务业发展。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增强安全保障与应急能力。提高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交通运输安全规章制度,实行运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建立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加强灾害多发易发和重点区域的多通道、应急站点建设,储备可替代运输能力。加强安全救助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救援成功率,推进区域性国家公路交通运输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以及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与应急设施的建设。依托重点骨干运输企业,建设安全应急保障队伍。着眼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要求,增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国防功能。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涵盖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行业资源统筹、管理体制整合、运作机制协调。

  1.完善部省合作机制。以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铁道部专业技术实力雄厚和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组合优势,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推进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运营市场化体制改革,探索省内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新机制。巩固和深化我省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全面争取国家对于我省公路、水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地方各级政府在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和养护管理中的职责。改进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实施政府还贷收费公路投资建设新模式,拓宽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投融资渠道。

  3.加强港口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沿海各区域港口通过构建组合港、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推进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港口群一体化,促进港口资源优化组合。积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政府引导作用,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为切入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进港口企业资本重组、资源整合,发展公用码头,提高岸线使用效率。

  4.统筹全省机场建设管理。创新机场管理体制,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机场管理运营一体化;建立军、民航协调共享的空域管理机制,完善空域动态管理。

  (六)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

  切实推进绿色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研究制订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政策,做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引导和监督工作,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1.大力节约资源。在规划、建设、运营、养护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道、岸线、空域等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内河航运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的运输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公路运输的状况。通过绿色货运、甩挂运输组织和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示范和推广,探索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材料、施工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实施港口节能减排措施,使全省沿海港口单位吞吐量平均能耗下降8%。

  2.提高用能效率。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提高节能环保运输工具的应用水平。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老旧小船舶,鼓励港口使用节能装卸设备。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建设。合理引导运输需求,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倡导绿色出行。

  3.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新能源在交通运输业的有效应用,降低单位运输生产量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建设全过程实行环境影响动态监测,有效控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七)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合作。

  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交通运输一体化,深化粤港澳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合作,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国际化水平。

  1.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

  优化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统筹区域内干线铁路和城际(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及综合运输枢纽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运输便捷性,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毗邻的地级以上市间“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稳步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互通。

  2.深化粤港澳交通运输合作。

  加强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由多种运输方式、多通道组成的紧密连接的粤港澳跨界陆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客运专线,加快推进深港西部快速轨道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将全省公交“一卡通”范围延伸至香港,发行“岭南通。八达通”公交卡。

  加强与香港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构建以深圳、广州港为集装箱干线港,珠海、虎门、惠州港等为集装箱支线港,中山、佛山港等其他港口为集装箱喂给港的大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港口集装箱运输组织,大力发展水上喂给运输;加强船期、代理、运价、信息等方面交流合作,继续提升粤港澳区域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

  加强粤港澳各机场之间的衔接,促进大珠江三角洲机场群的合作与发展。建立粤港澳三地空管协调机制,拓展珠江三角洲空域,为珠江三角洲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拓展三地机场在客货运输系统建设和配套服务领域的业务合作,加强机场建设、信息共享、商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3.更紧密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积极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纲要》和我省与周边省(区)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交通运输联系,加快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西江航运干线等出省通道建设,完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国内重要城市之间的航线网络,共同构建联系紧密、适应区域合作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铁路出省通道达15条;高速公路出省(区)通道达19条,与陆路相邻省(区)均有3条及以上高速公路相通(澳门除外);建成西江干流广西贵港至肇庆内河Ⅱ级航道。

  4.提升交通运输国际化水平。

  积极推进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与发展空间、提升我省参与全球及区域经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完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扩大辐射范围,增加欧美亚航线航班密度,开辟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依托香港港国际航运中心,在广州港、深圳港等沿海主要港口新增国际远洋航线,促进华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鼓励和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全省交通运输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学谋划重大项目。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增量投资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前期工作,储备重大项目,将规划的交通运输重点项目逐年纳入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十二五”时期全省安排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189项,总投资约19838亿元,其中“十二五”时期计划完成投资约10671亿元。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补助资金,科学合理、统筹安排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探索促进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规范合理利用现有省级融资平台。继续支持省属交通运输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引入保险资金参与交通运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完善政府补贴机制,通过项目沿线开发等方式,实现外部效益内部化,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形势,研究修订《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快制订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区域年票制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抓紧建立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出资及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机制,完善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等管理制度。

  (四)健全行业标准体系。

  加强交通运输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行业规范标准体系。配合国家制订城际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和政策;加快信息化标准建设,建立适应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平台、物联网标准;完善交通运输安全技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