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748/2008-00179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8-11-12
名称: "山洽会"助推"双转移"——访第五届“山洽会”组委会主任、副省长佟星
文号: 发布日期: 2008-11-1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山洽会"助推"双转移"——访第五届“山洽会”组委会主任、副省长佟星

发布日期:2008-11-12  浏览次数:-

“山洽会”助推“双转移”

――访第五届“山洽会”组委会主任、副省长佟星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第五届“山洽会”即将于11月13日在湛江开幕。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第五届“山洽会”组委会主任、副省长佟星。

  记者:自2000年至今,“山洽会”已举办到第五届,为促进山区及东西两翼和珠三角地区的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请您谈谈本届“山洽会”有什么特点、亮点?

  佟星:本届“山洽会”的特点和亮点,可以用“三个首次”和“三个最”来概括。

  第一个“首次”,是指本届“山洽会”是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出台后,首次由省委、省政府举办的以推进“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性经贸洽谈会。发挥“山洽会”在“双转移”的牵线搭桥作用,是本届“山洽会”的鲜明特色。

  “山洽会”自2000年举办以来,就与产业转移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全省性的经贸洽谈会,山洽会为珠三角企业到山区及东西两翼投资搭建一个高效的项目对接平台,有力地推动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签约项目金额由首届的268.21亿元上升到第四届的696.60亿元。随着2005年省政府《关于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园的意见(试行)》的制定和出台,“山洽会”签约的产业转移项目合同总额不断提高,履约水平也屡创新高。在第四届“山洽会”中,达成的产业转移项目有84个,合同金额达98.98亿元。迄今,已履约项目69个,项目履约率为82.14%;已履约金额83.65亿元,金额履约率为84.51%.“山洽会”的成功举办,反映了我们推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是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是得到广大企业支持的。

  第二个“首次”,是指本届“山洽会”首次在东西两翼城市举办。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不仅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东西两翼加快发展,而且把加强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加快东西两翼发展的重要抓手。本届“山洽会”落户湛江,再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东西两翼发展的决心。

  第三个“首次”,是指本届“山洽会”首次组织了商会分团,由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及驻外地广东商会牵头组织了一批在外省发展的粤籍企业家和在广东投资的外省企业家参展参会。

  当前,国外需求减弱、出口下降,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既要认真抓好省外市场开拓,重点加大对东北和西部市场的开拓力度,收集、研究和分析省外消费者对广货的满意度、忠诚度,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同时也要把对国内的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省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和广东驻外商会的桥梁作用,广泛发动省外粤籍企业返乡投资兴业。本届“山洽会”首次组织商会分团,共组织了约400家企业参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最”,是指本届“山洽会”参展参会规模历届最大。本届全省共组织地市、省属、专业、特邀共43个分团,共约10000人参展参会,比历届6000人左右的规模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一方面得益于湛江市的宾馆、酒店等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比山区市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山洽会”得到广大企业、客商的支持。

  第二个“最”,是指本届“山洽会”综合展区面积历届最大。本届“山洽会”设有1400平方米的综合馆,将集中展示前四届“山洽会”所取得的成果和近几年我省在推进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成效,而且在布展形式上有所创新。综合展区的集中展示,有利于投资者对我省“双转移”工作的政策和成效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个“最”,是指目前上届“山洽会”签约项目的履行情况为历届最好。为做好本届项目的对接工作,省经贸委对上届签约项目的履约情况进行了跟踪。到目前为止,第四届“山洽会”上共签订的307个项目中,已履约项目260个,履约率84.69%;签约的合同总额696.60亿元,已履约项目的合同总额620.39亿元,金额履约率89.06%;项目履约率和合同金额履约率皆为历届最高。

  记者:请问您对本届“山洽会”的筹备工作是否满意?

  佟星:省经贸委和湛江市政府作为本届“山洽会”的承办单位,按照组委会“认真谋划、办出特色、及早衔接、务求实效”的要求,在各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各项工作按总体方案部署有序开展,整体进展良好。

  和以往相比,本届“山洽会”筹备工作有几个特点:一是筹备工作启动早。6月25日,省经贸委、湛江市政府即联合在湛江召开了动员大会,标志着第五届“山洽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全面铺开;二是布展工作主题突出。综合馆以及各分团展位以历届“山洽会”成果,以及推进“双转移”和农村信息化的措施、成效为主题来筹备布展内容、选择展示手段;三是展会的服务工作抓得细。本届“山洽会”借鉴了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博会的办展经验,在省公安厅、省经贸委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聘请了大量志愿者为参展参会企业提供服务,并加强了安保工作。

  记者:本届“山洽会”的成效是否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佟星:从本届“山洽会”的参展参会规模来看,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广东企业也感受到这场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但企业、客商参展参会的热情并没有受到打击。从正在对接的项目来看,到目前为止,已收到亿元以上项目有100多个,项目规模没有受到影响。

  本届“山洽会”现有的项目主要是向欠发达地区投资的基础设施等实业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财政将安排欠发达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5亿元,支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贴息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共75亿元;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共25亿元;且每年安排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等,未来五年内我省投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财政资金将超过400亿元。通过大投入,既可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转入地的承接能力,降低转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投资和内需,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减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记者:“山洽会”对推动“双转移”、加快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佟星: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了珠三角企业到山区及东西两翼投资的步伐,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山洽会”设立的初衷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广大企业到山区和东西两翼投资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平台。除两天的会期外,按照“两年办一届,一届办两年”的思路,省经贸委还在会外组团到不同地方进行项目对接和投资推介,并跟踪落实项目的履行情况,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珠三角企业到山区及东西两翼投资,不仅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而且腾出空间为珠三角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是有利于山区及东西两翼将优势资源变为现实优势,提升山区及东西两翼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从历届“山洽会”的合作项目来看,通过珠三角企业以品牌转移、合作生产、定点生产等形式投资山区及东西两翼,加快了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通过引入珠三角先进技术和资本,推动山区及东西两翼农副产品、林产品深度加工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销售网络优势,较好地帮助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企业产品“出山入海”,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此外,外来投资的扩大和人才劳务方面的合作,直接推动了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三是加强了政策宣传。“山洽会”不仅是交易平台,还是政策集中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广大企业和客商从整体上加深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各地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广大企业和客商参与我省区域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我省目前产业转移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产业转移?

  佟星:目前,全省已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有28个,每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有一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8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4.80万亩,首期开发面积5.12万亩,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今年9月底已投入开发资金100多亿元,协议项目867个,协议投资额超过960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565个,投资额近500亿元,建成项目360个,投资额近270亿元,园区用工14.72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8.13万人。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承接纺织服装(含制鞋)、电子通信、玩具、箱包、家电、塑料制品、家具、金属制品、客车、精细化工、建材、钟表业的产业转移项目。

  珠三角地区成为我省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转移的企业中有75%左右由珠三角地区转出。珠三角地区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到东西北地区,进而发展资金更密集、技术更先进的产业,逐步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必然要求。当前,推动“双转移”的大针方针和政策措施都已经十分明确,就产业转移工作而言,下一步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产业转移规划引导。要加快完成《广东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我省产业转移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行性、实操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案,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同时,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行业准入差别对待政策,提高珠三角产业的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引进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抓好环境保护。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以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及入园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环保设施与园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营,严禁引进产业政策规定的淘汰类项目,严格控制引进限制类项目,确保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同步推进。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行集中供电、供气、供热、供冷和环境污染治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三是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最低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是抓好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建设工作。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部分管理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转移园,进一步加强指导、重点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在全省产业转移园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抓好目标责任考核。按照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调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