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残特奥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亮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等,并回应大众关心的问题。据现场消息,目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全部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残特奥会广东赛区36个比赛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让残疾人朋友能够“进得来、行得畅、用得好”。
场馆全部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
距离残特奥会开幕还有140多天,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介绍,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场馆改造等基本就绪,通过了测试赛和提前项目的检验;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顺利推进;会歌、火炬、奖牌、体育服装、体育图标、吉祥物运动造型等要素,将在未来两个月内与公众见面。本届残特奥会是历史上首次与全运会采用同一个会徽、同一套吉祥物、同一支火炬。
本届残特奥会不设运动员村,全部场馆使用现有场地。这意味着对无障碍环境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学军介绍,组委会编制印发全国第一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施工时,精心打磨符合赛事需求、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完工后,组织残疾人试用。在城市侧,省和各市执委会负责做好场馆与城市、城市之间的无障碍衔接,实现大湾区城市的无障碍通行。
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比赛场馆共36个。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场馆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郭伟介绍,除个别临时设施在赛前搭建外,目前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共增设了2398个无障碍爱心席位、305间无障碍卫生间。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全部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残特奥会场馆根据项目特点,满足对应类别残疾人的特别需求。”陈学军说,比如,轮椅项目拓宽通行坡道、增设无障碍洗手间;盲人项目增设盲道,布设语音提示系统。“残疾人运动员、残疾人观众从停车场到比赛场、从一个场馆到另一个场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都能畅行无阻。”
广东康复机器人产品产业规模占全国42%
广东是残疾人辅具用品的科研、制造、适配服务大省,信息化、智能化和新特材料应用领先一步。
残特奥会省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省残联副理事长陈海龙介绍,目前,广东轮椅、助行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广东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康复机器人产品产业规模占全国42%。
“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最大的亮点。”陈学军介绍,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环节,组委会将行业最新科技产品应用其中,不仅让残疾人运动员更好发挥竞技水平,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智慧场馆建设方面,全面将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到场馆建设中。在广州体育馆,增设的3D视觉闸机、AR导航、无障碍智能服务桩,可以帮助观众实现从入场到落座“快人一步”;深圳市体育中心安装了全国首个“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系统,搭配上智能高效的指挥中枢和自由伸缩的生态看台,既拓展了场馆应用场景,也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
康复机器人帮助截瘫病人站起来;机器导盲狗帮助视障朋友扫清前行的障碍;全地型轮椅让残疾人、老年人随时下楼……发布会现场,组委会还展示了多款科技含量高的辅具产品。“这些科技产品对外延伸,引起对广东产业升级转型无限想象。”陈学军说。
1.5万名“小海豚”将服务残特奥会
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保障力量。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王浩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一体推进,目前,赛会志愿者队伍招募组建已完成。
王浩介绍,去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组委会在全省98所高校启动赛会志愿者招募。短短20余天,超过15万名大学生踊跃完成报名。经过严格选拔,最终录取的赛会志愿者控制数为4.5万名,其中1.5万名将服务残特奥会。
在赛会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方面,广东赛区联合港澳赛区共同征集发布志愿服务主题文化标识。志愿服务徽标以爱心为原型,延续会徽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三色礼花绽放视觉风格,形成活力四射的同心礼花,寓意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志愿者昵称是“小海豚”,灵感来自粤港澳特有的中华白海豚。“小海豚”这个共同的名字,寓意志愿者如海洋精灵般亲切友善、团结奋进。
如何提升志愿者的助残能力?王浩介绍,组委会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的通用培训体系,让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或是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用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各赛区还结合赛事实际开展了助残志愿服务的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轮椅辅助、视障引导、手语沟通等技能。
广东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9%以上
日前,残特奥会自行车比赛在深圳收官。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王小梅共参加了4个场地赛项目、2个公路赛项目,斩获全部6枚金牌。“金牌是荣誉,坚守体育精神、拼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更珍贵的收获。”发布会现场,王小梅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近年来,不少像王小梅一样的残疾人,走上了更高的舞台。这背后,体现了广东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陈学军介绍,目前,广东建成星级以上“社区康园中心”1676家,残疾人服务深入镇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均达到99%以上。近5年,全省累计有6318名残疾人考生参加普通高考,4878人被录取。
“残特奥会对广东残疾人事业的促进是实打实的。”陈学军表示,通过残特奥会的舞台,将有更多残疾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在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陈学军认为,残特奥会的举办,能激发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能有效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这一次,我们还亮出科技助残产品,搭建应用场景,推动产品的市场化、规模化,让残疾人、老年人能够用、用得起广东智造的好东西。”
“残特奥会不是一阵风,是给‘春天的事业’浇水、施肥,让广东的残疾人事业更加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名残疾人活得更有奔头、更有尊严!”陈学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