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各地行动

珠海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线图 力争2035年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基本实现

时间 : 2023-05-11 11:50:49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珠海.jpg

珠海正努力描绘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新画卷。图为珠海高新区会同古村。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珠海市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召开珠海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重点工作推进会。珠海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揭牌,正式实体化运作。

  根据《方案》,珠海将紧扣“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到2035年,珠海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全域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珠海大桥以西,一座联通全国的高铁枢纽站正蓄势崛起;金湾航空新城,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共剧院与文化场所项目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跑出“加速度”;在斗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捷报频传……当下,珠海1700余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协调发展的工笔画由点及面,连缀成一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画卷。

  新的施工图已经绘就,珠海推动东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努力成为全省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路径明晰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产业成破题关键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广东正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任务,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立足新起点,珠海也正在寻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最优解。

  本次出台的《方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通过11方面共计51项任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强区兴镇带村,深入推进东部地区提质提级、西部地区加力加速。

  《方案》指出,珠海要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坚持分类施策,立足各区、镇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推动各区、镇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具体而言,珠海将推动香洲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主城区、金湾区打造西部产业交通服务中心、斗门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高新区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龙头、鹤洲新区(筹)打造珠港澳合作新高地。同时,珠海将加快西部中心城区建设,加强市级对金湾区、斗门区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联动,推动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提升西部地区能级量级。

  解决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还在于推动乡村发展。珠海未来将如何描绘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画卷?《方案》提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发展远洋捕捞、深海养殖、海洋旅游等产业;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持续开展特色农业品牌创建,重点发展预制菜产业等,进一步健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旺。

  《方案》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持续完善高快速路网及市政路网,加快联通金湾、斗门核心区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市域15分钟上高快速路网交通体系,打造“3060”通勤圈。

  《方案》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推进东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等,补齐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等城乡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西互济,陆海统筹,分工合理,珠海将“百千万工程”从“纸面”落到地面,路线更清晰精准。

  底气十足 路桥跨越连西东 协调发展基础稳

  “15分钟到达新香洲,30分钟到达拱北。”居住在斗门的李浩每天都要乘坐公交,经香海高速到达珠海市区。他算了算,去年香海大桥开通以来,往返市区斗门单程时间从70分钟缩减至30分钟,车费不到6元,“城市基建与公共配套服务的逐步完善,让珠海东西部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过去,西区人们要到市区,确实花钱又费时。”

  李浩的感受并非孤例。江水浩荡,奔流向东,自古以来,西江磨刀门水道将珠海天然切割为东西两个板块。由于区位条件差别较大,自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珠海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渐凸显。

  “谋一域”须先“谋全局”。2003年,珠海作出“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部署。20年间,珠海积极布局西部地区,谋求改变城市“东强西弱”局面,造就珠海现代化跑车的“双轮”驱动。本次《方案》的正式印发,背后正是珠海以新的眼界视野,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的决心。

  事实上,按照《方案》要求,“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更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如今的珠海确有底气。

  翻开珠海卫星地图,当下,金湾、斗门聚集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企业,孕育、产出系列创新性研发成果——在斗门,规划398万平方米的斗门富山工业城加快崛起,将打造出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在金湾,“5+2+N”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空港、海港、综合保税区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成为珠海重要的动力引擎。

  伶仃洋碧波浩渺,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大湾区时代的恢弘乐章中,珠海演奏出自己的基建交响曲——珠海大桥、洪鹤大桥、香海大桥,还有建设中的金海大桥、珠海隧道……一座座东西通道相互辉映,加速要素流动。

  城乡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必然伴随着国土空间格局的巨大变化,珠海国土空间规划蓝图也已完成。根据最新的《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当下,珠海正积极构建“一主一副,一特一优,若干组团”城镇空间结构,东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西部中心城区积极建设经济中心和产业交通物流中心,有序高效配置发展要素。

  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东西部的“协奏曲”在珠海持续奏响。

  战略突围 紧抓特色谋布局 因地制宜兴产业

  多位学者均认同,珠海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多年,取得了不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仍是制约珠海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位于珠海西区的金湾、斗门,其面积占全市的68.7%,拥有全市9个产业园中的6个,但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尚在全省平均值以下。

  “问题在于全市优质配套服务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发展研究所(土地研究所)所长李沛权分析。

  “从全国情况来看,城乡收入差异大概在2—4倍,珠海城乡人民收入差异大概在2倍左右。我们一直提‘缩小城乡差异’,就得思考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

  二位学者均表示,珠海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应是简单要求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应发挥各区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珠海尤其应重点围绕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深海养殖、海洋旅游,促进沿海农村和海岛乡村振兴发展。”李沛权说。

  在李沛权看来,下一步,围绕“产业第一”,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技术核心,打造千亿级产业高地,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级;同时以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及其周边片区开发为支点,适度超前配置高品质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撬动人口、资金等各项要素向西部地区集聚,应为珠海解决东西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之要义。

  “当下,鹤洲新区(筹)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斗门发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等,均为有力的尝试。珠海生态资源丰富,在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各区、县、镇可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因地制宜闯出路子。”林江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鼓励村集体或“兴村公司”投资工业园区厂房、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市属企业全面参与村级物业经济发展,其创新意义备受林江看好。

  “未来,珠海还可尝试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通供应链,从而更好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林江期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上,珠海能发扬特区精神,建设成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标杆城市。